C类粉煤灰(高钙灰)的优缺点分析如下:
优点
早期强度发展快
C类粉煤灰因氧化钙含量高(≥10%),具有水硬性,可独立形成胶凝材料,早期强度发展显著快于F类粉煤灰(低钙灰)。这一特性使其适用于需要快速硬化的场景,如道路基层抢修、预制构件生产等,可缩短工期并提高施工效率。
减水效果显著
C类粉煤灰的球形玻璃体结构赋予其类似滚珠轴承的效应,能显著改善混凝土流动性,减少用水量。在相同坍落度下,其需水量比通常低于F类粉煤灰,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用水量或提高工作性。
自硬结性能
高钙特性使C类粉煤灰无需依赖水泥水化产物即可发生水化反应,可单独用于生产自固结粉煤灰砖、膨胀水泥等建材,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成本效益
作为火力发电厂的副产品,C类粉煤灰来源广泛且成本低廉,替代部分水泥可显著降低材料成本,同时减少工业废料对环境的压力。
缺点
安定性风险
C类粉煤灰中游离氧化钙(f-CaO)含量较高,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或结构破坏。使用前必须通过沸煮安定性试验确保稳定性,否则可能引发工程质量问题。
早期强度波动
尽管C类粉煤灰早期强度发展快,但若氧化钙含量分布不均或水化反应控制不当,可能导致强度波动较大,需严格监控生产过程。
颜色与质量关联
C类粉煤灰颜色偏黄或发红,可能因含氧化铁或脱硫产物(如硫酸钙)导致。红色粉煤灰中硫酸钙和亚硫酸钙与外加剂相容性差,易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需调整配合比或外加剂类型。
应用场景限制
由于安定性风险,C类粉煤灰不适用于对长期耐久性要求极高的工程(如海工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其高钙特性也可能与某些骨料或外加剂发生不良反应,需通过试验验证相容性。
应用建议
优先场景:道路基层、预制构件、低强度混凝土等对早期强度要求高且体积稳定性可控的工程。
关键控制点:
严格检测游离氧化钙含量及安定性;
控制掺量(通常≤30%)以平衡强度与稳定性;
避免与含硫煤或脱硫剂混合使用,减少硫酸盐侵蚀风险;
加强早期养护,防止因水化热导致温度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