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作为工业废弃物,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及未燃尽碳等,具有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通过物理或化学改性,粉煤灰可被开发为具有储热功能的材料,主要类型及特点如下:
1. 显热储热材料
粉煤灰本身可作为显热储热介质,通过储存材料自身的温度变化来释放或吸收热量。其优势在于:
成本低廉:直接利用工业废料,无需复杂合成工艺。
热稳定性好:多孔结构增强热传导效率,适合中低温储热场景(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工业余热回收)。
环保性:减少粉煤灰堆积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化利用。
应用案例:将粉煤灰与水混合制成储热模块,用于建筑供暖或温室加热,通过相变温度范围内的显热变化调节温度。
2.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通过将粉煤灰与相变材料(PCM)结合,克服单一PCM的泄漏和导热性差问题:
封装作用:粉煤灰的多孔结构可吸附熔融态PCM(如石蜡、脂肪酸),防止泄漏。
增强导热:粉煤灰中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可提升复合材料的热导率。
成本优化:降低对高纯度PCM的依赖,同时提高材料循环稳定性。
制备方法:
熔融浸渍法:将PCM加热至熔融状态,浸入粉煤灰孔隙中冷却固化。
溶胶-凝胶法:在粉煤灰表面包覆PCM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形成复合结构。
应用场景:建筑节能(如相变墙体)、电子设备热管理、太阳能光热发电。
3. 化学储热材料(反应型储热)
粉煤灰中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钙、氧化镁)可参与化学反应储热:
钙循环储热:利用CaO与CO₂的可逆反应(CaO + CO₂ ⇌ CaCO₃ + ΔH)实现高温储热(>600℃),适用于太阳能热发电或工业高温余热回收。
镁基储热:Mg(OH)₂脱水反应(Mg(OH)₂ ⇌ MgO + H₂O + ΔH)可用于中温储热(200-400℃),具有储热密度高、成本低的特点。
改性需求:
粉煤灰需经过酸洗、碱熔等预处理,提高金属氧化物活性。
添加稳定剂(如黏土、膨润土)防止材料烧结失活。
4. 纳米结构储热材料
通过纳米技术改性粉煤灰,提升其储热性能:
纳米孔道调控:利用粉煤灰中的微孔/介孔结构,限制PCM分子运动,提高相变潜热利用率。
纳米颗粒掺杂:将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导热增强体引入粉煤灰基体,提升复合材料热导率。
研究进展:
粉煤灰/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在快速充放电场景中表现出优异性能。
纳米结构粉煤灰基储热材料可用于锂电池热管理,防止过热引发的安全问题。
5. 多功能复合储热材料
结合粉煤灰的储热、吸附和催化性能,开发多功能材料:
储热-吸附一体化:粉煤灰基复合材料同时实现热能储存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吸附,用于工业废气处理。
储热-催化协同:负载金属催化剂(如MnO₂、CuO)的粉煤灰复合材料,在储热过程中催化分解污染物,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挑战与展望
性能优化:需进一步提高粉煤灰基储热材料的热导率、循环稳定性和储热密度。
规模化应用:需解决改性工艺成本高、材料长期耐久性等问题。
政策支持:推动粉煤灰资源化利用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储热材料研发与产业化。
粉煤灰储热材料的研究不仅为工业废弃物处理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可再生能源存储和节能减排技术提供了低成本解决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