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粉煤灰超细粉标准

粉煤灰超细粉作为混凝土掺合料或功能性材料,其标准主要围绕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细度指标、活性指数及环保要求等方面制定,以保障其工程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以下是具体标准内容:

1. 化学成分要求

氧化硅(SiO₂)、氧化铝(Al₂O₃)、氧化铁(Fe₂O₃)总含量:通常要求≥70%,这是粉煤灰活性的主要来源。高含量意味着粉煤灰中玻璃体结构较多,火山灰活性更高。

烧失量:一般≤5%,反映未燃尽碳的含量。烧失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需水量增加、强度降低,且可能影响耐久性。

三氧化硫(SO₃)含量:通常≤3%,避免硫酸盐过量引发混凝土膨胀开裂。

氧化镁(MgO)含量:一般≤5%,防止镁盐水化导致体积膨胀。

氯离子含量:严格限制(如≤0.02%),避免钢筋锈蚀风险。

2. 物理性能要求

细度:超细粉的核心指标,通常以比表面积或筛余量表示:

比表面积:要求≥600 m²/kg(部分标准可能更高),确保粉煤灰颗粒足够细小,提高填充效应和反应活性。

45μm方孔筛筛余:一般≤12%,反映粗颗粒含量,筛余越低,细度越好。

需水量比:≤95%,表示粉煤灰掺入后对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需水量比越低,说明粉煤灰颗粒形态更圆润,减水效果越好。

密度与堆积密度:密度通常在2.1~2.8 g/cm³之间,堆积密度影响运输和储存成本,但非核心指标。

27-(1).jpg

3. 活性指数要求

28天活性指数:≥70%(部分标准要求≥85%),反映粉煤灰与水泥水化产物的反应能力。活性指数越高,对混凝土强度的贡献越大。

测试方法:通过将粉煤灰按一定比例替代水泥,制成标准试件,测定28天抗压强度与基准水泥试件强度的比值。

4. 环保与安全性要求

放射性核素限量:需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确保内照射指数(Ira)≤1.0,外照射指数(Ir)≤1.3。

重金属含量:限制铅、镉、铬等有害元素含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安定性:通过沸煮法或压蒸法检验,确保粉煤灰中游离氧化钙(f-CaO)含量不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

5. 应用领域与标准差异

混凝土掺合料:需满足上述核心指标,重点控制细度、活性指数和需水量比,以优化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

功能性材料:如用于保温、防火或吸附领域,可能对细度、孔隙结构或化学稳定性有特殊要求,需参考相关行业标准。

6. 标准依据

粉煤灰超细粉的标准通常参考以下规范:

GB/T 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规定了一级、二级、三级粉煤灰的技术要求。

GB/T 51003-2014:《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对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掺量、性能要求等作出详细规定。

行业或企业标准:部分高端应用(如超高性能混凝土)可能制定更严格的内部标准。

总结

粉煤灰超细粉的标准需综合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活性指数及环保要求,确保其既能有效替代水泥、降低混凝土成本,又能提升工程性能。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等级的粉煤灰,并严格检测其质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