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如何降低粉煤灰中的重金属含量

降低粉煤灰中的重金属含量是提升其资源化利用价值、减少环境风险的关键。由于重金属(如汞、铅、镉、铬、砷等)主要来源于原煤中的矿物质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需从燃烧前控制、燃烧中抑制、燃烧后分离与固化三个阶段入手,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实现重金属的深度脱除或稳定化。以下是具体策略与实践案例:

一、燃烧前控制:源头减少重金属输入

通过原煤预处理和燃烧配伍,降低进入燃烧系统的重金属总量,为后续处理减轻负担。

原煤洗选与配煤

洗选脱除矿物质:原煤中重金属(如Pb、As)常赋存于黄铁矿、方解石等矿物质中。通过洗选(如跳汰、重介、浮选)可去除30%-70%的灰分和硫化物,同步降低重金属含量。例如,某电厂对入炉煤进行洗选后,粉煤灰中Pb含量从120mg/kg降至45mg/kg,As含量从35mg/kg降至15mg/kg,为后续利用(如制备建材)创造了条件。

低重金属煤配伍:若原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可与低重金属煤按比例混合燃烧。例如,将高汞煤(Hg含量0.5mg/kg)与低汞煤(Hg含量0.1mg/kg)按1:3配比,可使粉煤灰中Hg含量从0.3mg/kg降至0.15mg/kg,满足《粉煤灰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标准》(GB/T 1596-2017)中Hg≤0.01mg/kg的严格限值(需结合后续处理)。

添加剂预处理

钙基添加剂固定重金属:在原煤中添加石灰石(CaCO₃)或生石灰(CaO),燃烧时生成CaO与SO₂反应生成CaSO₄,同时CaO可与重金属(如Pb、Cd)形成稳定的硫酸盐或硅酸盐,减少其挥发。试验表明,添加5%石灰石后,粉煤灰中Pb的挥发率从35%降至15%,残留量增加20%,为后续物理分离提供便利。

硫化物添加剂促进硫化:添加黄铁矿(FeS₂)或硫磺(S),使重金属(如Hg、As)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硫化物(如HgS、As₂S₃),其熔点高、挥发性低,更易留在底渣中。例如,添加1%硫磺后,粉煤灰中Hg含量从0.2mg/kg降至0.08mg/kg,且硫化物形态的重金属在环境中迁移性显著降低。

9.jpg

二、燃烧中抑制:减少重金属挥发与迁移

通过优化燃烧条件和添加抑制剂,控制重金属在燃烧过程中的气化与再凝结,降低其在粉煤灰中的富集。

低温燃烧与分级配风

降低燃烧温度:重金属(如Hg、Se)的挥发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采用低温燃烧技术(如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温度850-950℃),较煤粉炉(1200-1500℃)可减少重金属挥发30%-50%。例如,某循环流化床电厂粉煤灰中Hg含量为0.05mg/kg,仅为同地区煤粉炉电厂的1/4。

分级配风抑制氧化:通过调整燃烧器结构(如浓淡分离、空气分级),在燃烧初期形成还原性气氛(CO浓度>1%),抑制重金属(如Hg⁰)氧化为易挥发的Hg²⁺,促使其与未燃尽碳结合形成颗粒态,被除尘器捕获。试验表明,分级配风可使粉煤灰中Hg的捕获率从60%提升至85%。

燃烧中添加抑制剂

卤素添加剂促进氧化与固定:添加氯化钙(CaCl₂)或溴化钾(KBr),使气态Hg⁰氧化为HgCl₂或HgBr₂,其沸点较低(HgCl₂沸点304℃),易在低温区凝结于粉煤灰颗粒表面,被除尘器捕获。例如,添加0.5% CaCl₂后,粉煤灰中Hg含量从0.1mg/kg增至0.3mg/kg,且以HgCl₂形式存在,环境风险显著降低。

硅铝质添加剂吸附固定:添加高岭土(Al₂Si₂O₅(OH)₄)或粉煤灰本身(含大量SiO₂和Al₂O₃),其表面羟基(-OH)可与重金属(如Pb、Cd)形成内层络合物,或通过孔道吸附固定重金属离子。试验表明,添加10%高岭土后,粉煤灰对Pb的吸附容量从15mg/g提升至30mg/g,且吸附后的Pb在酸性环境中(pH<4)的溶出率降低80%。

三、燃烧后分离与固化:深度脱除与稳定化

对燃烧后粉煤灰中的重金属,可通过物理分离、化学提取或固化稳定化技术,进一步降低其含量或环境活性。

物理分离技术

重力分选:利用重金属化合物(如PbSO₄、CdS)与粉煤灰基质的密度差异(如PbSO₄密度6.2g/cm³,粉煤灰密度2.1-2.8g/cm³),通过跳汰机或摇床分选,可去除30%-50%的重金属。例如,某企业对粉煤灰进行重力分选后,Pb含量从80mg/kg降至40mg/kg,分选出的富重金属尾渣可用于提取金属,实现资源回收。

磁选分离:部分重金属(如Fe、Mn)及其氧化物具有磁性,可通过高梯度磁选机分离。例如,对含铁量较高的粉煤灰进行磁选,可回收铁精矿(Fe含量>55%),同时降低粉煤灰中Fe相关重金属(如Cr⁶⁺,常与Fe氧化物共存)的含量,磁选后粉煤灰中Cr含量从120mg/kg降至60mg/kg。

化学提取技术

酸浸提取:用稀盐酸(HCl)或硫酸(H₂SO₄)溶解粉煤灰中的重金属化合物(如PbSO₄、CdCO₃),通过固液分离获得含重金属的浸出液,再通过沉淀、萃取或电解回收金属。例如,用1mol/L HCl在80℃下浸出粉煤灰2h,Pb提取率达90%,浸出渣中Pb含量从80mg/kg降至8mg/kg,符合建材利用标准(Pb≤50mg/kg)。

碱浸提取:对含砷(As)粉煤灰,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溶解砷酸盐(如Ca₃(AsO₄)₂),生成可溶性砷酸钠(Na₃AsO₄),再通过石灰沉淀(生成Ca₃(AsO₄)₂沉淀)或铁盐共沉淀(生成FeAsO₄沉淀)回收砷。试验表明,碱浸-沉淀工艺可使粉煤灰中As含量从100mg/kg降至5mg/kg,脱除率达95%。

固化稳定化技术

水泥固化:将粉煤灰与水泥按比例混合(如1:3),加水搅拌后形成硬化体,重金属(如Pb、Cd)被包裹在水泥水化产物(如C-S-H凝胶)的孔隙中,或与OH⁻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如Pb(OH)₂),降低其溶出性。例如,水泥固化后粉煤灰中Pb的浸出浓度从5mg/L降至0.1mg/L,满足《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19)中Pb≤0.25mg/L的要求。

化学药剂稳定化:添加磷酸盐(如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铵)或硫化钠(Na₂S),使重金属生成磷酸盐(如Pb₃(PO₄)₂)或硫化物(如CdS)沉淀,其溶解度极低(如Pb₃(PO₄)₂溶度积Ksp=10⁻⁵⁴),环境风险显著降低。例如,添加5%过磷酸钙后,粉煤灰中Pb的浸出浓度从3mg/L降至0.05mg/L,稳定化效果优于水泥固化。

四、综合策略与案例: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控制

以某燃煤电厂为例,其原煤中Hg含量0.4mg/kg、Pb含量150mg/kg,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粉煤灰中重金属深度脱除:

燃烧前:对原煤进行洗选,去除40%灰分和硫化物,Hg含量降至0.25mg/kg,Pb含量降至90mg/kg;添加3%石灰石和1%硫磺,进一步固定重金属。

燃烧中: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850℃燃烧),添加0.5% CaCl₂促进Hg氧化,分级配风提高粉煤灰中Hg捕获率至80%。

燃烧后:对粉煤灰进行重力分选,去除30%富重金属尾渣(用于提金属);剩余粉煤灰用1mol/L HCl浸出Pb,浸出渣中Pb含量从90mg/kg降至10mg/kg;最后用5%过磷酸钙稳定化,Pb浸出浓度从2mg/L降至0.02mg/L,完全满足建材利用标准。

总结:技术协同与成本平衡是关键

降低粉煤灰中重金属含量需结合原煤特性、燃烧工艺和利用场景,优先采用源头控制(如洗选、配煤)和燃烧中抑制(如低温燃烧、添加剂)技术,降低后续处理难度;对已产生的粉煤灰,根据重金属种类和含量选择物理分离(如分选)、化学提取(如酸浸)或固化稳定化(如水泥固化)技术,实现深度脱除或风险管控。未来,随着碳捕集与重金属协同控制技术(如钙循环吸附Hg)的发展,粉煤灰重金属脱除将向“高效、低碳、资源化”方向升级,为燃煤电厂绿色转型提供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