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中掺假会表现出多种症状,可从外观、物理性能、化学性质以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判断,以下是详细介绍:
外观特征
颜色异常:正常粉煤灰颜色多为灰色或深灰色,若掺入其他物质,颜色可能发生变化。例如掺入黑色炭黑时,颜色会明显变黑;掺入红色泥土等杂质时,会呈现偏红、偏黄等异常颜色。
颗粒不均:优质粉煤灰颗粒细腻均匀,而掺假粉煤灰可能含有大颗粒杂质,如石子、砂砾等,用手触摸能感觉到明显的颗粒感,或者通过筛分能发现大颗粒物质含量超标。
结块现象:若粉煤灰中掺入水分含量较高的物质,如受潮的泥土等,容易出现结块现象。这些结块用手捏碎后,内部可能颜色不均,有明显的杂质痕迹。
物理性能异常
细度变化:细度是衡量粉煤灰颗粒粗细程度的指标,通常用比表面积或45μm方孔筛筛余表示。掺假粉煤灰的细度可能不符合标准要求,例如筛余量明显增大,说明颗粒变粗,这可能是由于掺入了粗颗粒杂质。
需水量比异常:需水量比反映了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取代水泥后对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掺假粉煤灰的需水量比可能会显著增大,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变差,需要增加用水量才能达到相同的坍落度。
密度异常:粉煤灰的密度相对稳定,若掺入密度较大的物质,如铁粉、铅粉等,会使粉煤灰的密度明显增大;若掺入密度较小的物质,如泡沫颗粒等,则会使密度减小。
化学性质异常
烧失量超标:烧失量是指粉煤灰在高温下灼烧后损失的质量百分比,主要反映了粉煤灰中未燃尽的碳和结晶水的含量。掺假粉煤灰的烧失量可能会超过标准规定值,这可能是由于掺入了大量未燃尽的煤粉或其他有机物质。
化学成分不符:通过化学分析可以检测粉煤灰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等。掺假粉煤灰的化学成分可能与正常粉煤灰存在明显差异,例如某些有害元素(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含量超标,或者有益成分含量降低。
pH值异常:粉煤灰的pH值通常在碱性范围内,若掺入酸性物质,如废酸等,会使粉煤灰的pH值降低;若掺入碱性过强的物质,如氢氧化钠等,则会使pH值升高。
应用效果不佳
混凝土强度降低: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假粉煤灰后,混凝土的早期和后期强度可能会明显降低。这是因为掺假物质影响了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无法与水泥水化产物充分反应,导致混凝土结构不密实,强度发展缓慢。
耐久性变差:掺假粉煤灰会使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抗碳化性等耐久性指标下降。例如,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裂缝、剥落等现象,内部钢筋容易锈蚀,从而缩短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工作性能变差: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掺假粉煤灰会使混凝土的粘聚性、保水性变差,容易出现离析、泌水等问题,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