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粉煤灰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粉煤灰的物理性质对其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性能有重要影响。以下是粉煤灰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特点:

一、细度

定义:粉煤灰颗粒的粗细程度,通常用45μm方孔筛筛余百分数表示。

特点:

细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活性越高,对混凝土强度提升越显著。

Ⅰ级粉煤灰:45μm方孔筛筛余≤12%,细度较高。

Ⅱ级粉煤灰:45μm方孔筛筛余≤30%,细度略低。

影响:细度影响粉煤灰的需水量比和火山灰活性,细度越小,需水量比越低,活性越高。

二、比表面积

定义:单位质量粉煤灰的总表面积,常用单位为cm²/g。

特点:

比表面积越大,粉煤灰与水泥水化产物的接触面积越大,活性越高。

磨细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可达400-600 cm²/g,显著提高胶凝性能。

影响:比表面积影响粉煤灰的早期和后期活性,高比表面积粉煤灰可加速火山灰反应。

三、密度

定义:粉煤灰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分为松散密度和压实密度。

特点:

松散密度:一般在600-800 kg/m³之间。

压实密度:可达1000-1200 kg/m³。

影响:密度影响粉煤灰的运输和储存成本,以及混凝土中的掺量。

6.jpg

四、颜色

定义:粉煤灰的视觉颜色,与其化学成分和含碳量有关。

特点:

低钙粉煤灰:颜色多为灰色或深灰色。

高钙粉煤灰:颜色可能呈棕褐色,因含铁量较高。

含碳量高:颜色发黑,影响粉煤灰的活性和应用性能。

影响:颜色可作为初步判断粉煤灰质量的参考,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估。

五、需水量比

定义:在相同流动度下,粉煤灰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所需用水量的比值。

特点:

需水量比越低,粉煤灰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越小。

Ⅰ级粉煤灰:需水量比≤95%。

Ⅱ级粉煤灰:需水量比≤105%。

影响:需水量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水胶比和强度,需水量比过高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六、颗粒形态

定义:粉煤灰颗粒的形状和结构,包括球形度、多孔性等。

特点:

球形颗粒:表面光滑,流动性好,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有利。

多孔颗粒:比表面积大,活性高,但可能影响需水量比。

影响:颗粒形态影响粉煤灰的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活性,球形颗粒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七、含水率

定义:粉煤灰中水分的质量与干粉煤灰质量的比值。

特点:

含水率:一般在0.5%-5%之间。

过高含水率:可能导致粉煤灰结块,影响储存和使用。

影响:含水率影响粉煤灰的计量准确性,需在使用前进行烘干处理。

八、烧失量

定义:粉煤灰在高温下灼烧后失去的质量与原质量的比值,反映未燃尽碳含量。

特点:

烧失量越低,粉煤灰的活性越高,质量越好。

Ⅰ级粉煤灰:烧失量≤5%。

Ⅱ级粉煤灰:烧失量≤8%。

影响:烧失量过高可能导致混凝土需水量增加,强度降低,并影响耐久性。

九、安定性

定义:粉煤灰中游离氧化钙(f-CaO)和游离氧化镁(f-MgO)含量对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特点:

f-CaO和f-MgO含量过高:可能导致后期体积膨胀,影响混凝土安定性。

高钙粉煤灰:需特别关注安定性问题,必要时进行陈化处理或添加外加剂。

影响:安定性不良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剥落,严重影响结构安全。

十、流动性与可泵性

定义: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流动性能和泵送性能。

特点:

细度小、比表面积大:可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需水量比低:可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

影响:良好的流动性和可泵性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总结

粉煤灰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细度、比表面积、需水量比和安定性等是关键指标,需根据工程需求合理选择粉煤灰类型,并控制其质量指标,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