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对混凝土的流动度具有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态效应:
粉煤灰中的微细颗粒在混凝土中起到“滚珠轴承”的作用,通过减小混凝土颗粒间的摩擦力,从而改善了混凝土的流动性。
粉煤灰的填充效应能使混凝土结构更加密实,孔隙率降低,这也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
需水量效应:
粉煤灰的需水量比水泥低,因此使用粉煤灰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这种需水量效应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
粉煤灰对水分的吸附作用可以增加混凝土的保水性,减少泌水现象,从而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
温度效应:
粉煤灰混凝土的硬化过程比较慢,可以降低水化热,防止混凝土开裂,间接地保证了混凝土在浇筑和硬化过程中的流动性。
粉煤灰混凝土的温度变形比较小,抗裂性比较好,这也有助于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
强度效应:
粉煤灰可以作为混凝土的活性组分,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更多的水化产物,这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同时也改善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
粉煤灰可以细化混凝土的孔结构,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这也有利于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
流动度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干态粉煤灰的流动度应不低于20s,水分含量为10%时的流动度应不低于70s。这表明粉煤灰的流动度是其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具有关键作用。
影响因素:
粉煤灰的粒度、水分含量、使用时间、化学成分等因素都会影响其流动性。例如,粒度越细,流动性越好;适当的水分含量可提高粉煤灰的流动性;长时间的储存容易使粉煤灰结块,降低其流动性。
综上所述,粉煤灰通过其形态效应、需水量效应、温度效应和强度效应等多方面的作用,显著改善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在使用粉煤灰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国家标准,选择合适的粉煤灰品种和掺量,并注意影响粉煤灰流动性的各种因素,以充分发挥其改善混凝土流动性的作用。